
新湖南客户端3月26日讯(通讯员 付勇 秦浩 唐游光 丁俐榕 邓卓)这几天,记者在村里注意到无论是施工现场,还是房前屋后,总有村民扎堆儿聊天,记者旁听总结了谈话的核心内容:村民们在盘算,头一年种良田,收获后,到底能有多少效益。村干部心里也清楚,让村民接受新事物,得做到答疑解惑。但是,高标准农田还在建设中,不能满足村民提出的“眼见为实”。这事儿怎么办?村民的心结怎么解呢?
在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动工前,县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曾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,实现了“眼见为实”,如何解答村民疑惑,县里决定,组织村民代表到隔壁乡镇看一看。那里2022年改造后的农田平展宽阔,大型机械得以施展,当年种下的一茬水稻,就获得了大丰收。
西江桥村的村民代表抓住机会,不仅询问当地农户收益,还要问问农机手作业效率,观摩了半个多小时,爱算账的周兴学脸上有了笑容。
“眼见为实”解答了村民心中的疑惑,但是,这场牵涉多方利益的变革总不会一帆风顺,田改现场转眼间就起了风波。
“你看那个田,他们那个机械(像)收割机、犁田机都没办法下(到田地)来。”东安县芦洪市镇西江桥村村民席宏武说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中,有一条机耕道要沿水渠而建,水渠南北两侧分别是和平村与西江桥村。西江桥村村民希望将机耕道修在水渠南侧,方便农业生产。而和平村要求将机耕道建在水渠北侧,能离本村更近。磨破了嘴皮子之前,双方各执己见。最终,镇里决定执行原规划,按照农田亩数和农业人口数量,选定修建位置,将机耕道修在人口和耕种面积更大的和平村一侧。同时,对西江桥村村民的诉求也给出了答复。
“这个机耕路和以后老百姓出行的主道 ,我们党委政府在争取政策,尽力尽快地为你们解决这个出行难的问题。”东安县芦洪市镇党委书记陆辉华说。
近两个月,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问题,都是通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逐项解决的。从各管一亩地到共下一盘棋,西江桥村正为这个特别的春耕共同发力。
“带着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和焦点,逐一解决 打开老百姓的心结,心结打开了问题就好办了。”东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忠山说。
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配套的育秧育苗中心已经建成,目前,已完成1万亩水稻育秧,保障当地早稻春耕生产。
责编:何璐
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